主页 > 音乐 > 更多>>

  • 抖音凭什么“抖”
  • 时间:2019-04-04 14:27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采集侠
  • 解锁手机屏幕,我不由自主的点开了抖音,这是一个相当“魔性”的APP,令我驻足、痴迷,待再看时间时,已悄然过去了一个世纪……我不禁开始思考,为何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抖音上面?它给我带来了什么?

    抖音起初叫A.me,让人有点不知所云。之后抖音把自己定位成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,改名为“抖音”,通俗易懂的名字奠定了抖音成功的第一块基石。6月12日,抖音官方首次公布了抖音的用户一些数据。日前,抖音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.5亿人次。抖音海外版TikTok已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,月用户过亿,是全球下载量最大的iphone应用,总计4580万,超过了Facebook、YouTube、Instagram。根据数据显示,每个用户平均每天在应用上花费20.5分钟,假设每个视频持续15秒,那就是每天观看82个视频。

    不难发现,大众的解闷消遣方式已经从曾经的“可乐瓜子+电视”演变成了如今的“两微一抖(微博微信抖音)+吃鸡(一款手游)”。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的翘楚,以其简单易上手、简洁不冗长的特点,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群。抖音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款视频app,它的视频极短,没有快进功能,只有暂停和播放。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最致命的特点,只需上下滑动页面,就会有新的视频等着你,也许是搞笑视频,也许是教你如何做菜,也有可能是一条“炫富”视频。抖音以其强大的后台数据,作为幕后推手,将成千上万的视频推给你,其内容包罗万象,让你足不出户就阅历人间百态。所以好奇心驱使着你看完一个,又想接着看另一个。时间也就在这样的上下滑动中无声的流逝。在抖音,人人都是主角,只要你拍的视频够有趣、够新颖,就会受到大批粉丝的关注点赞,享受平凡人也“火一把”的非凡经历。抖音的大客户量和点击量,亦成功赢得了各大央企的青睐。2018年6月7日,首批25家央企集体入驻抖音,包括中国核电、航天科工、航空工业等,昔日人们印象中高冷的央企,借助新的传播形式来寻求改变。此前,七大博物馆、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、特警总队和共青团中央等机构也开始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。除了娱乐、搞笑、秀“颜值”、秀舞技,不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起来。

    在追求点击量的网络信息媒体时代,抖音无疑是个成功典范。作为中国媒体的领头羊,中国传媒大学也对抖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对其背景音乐、创作方式、传播形式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,例如被抖友们称为“一首从来没有让我失望的曲子”,为什么会火?等等,通过研究,了解当代人对信息的内容喜好、形式多样性,为传媒人提供传播更广、更快的方式方法。

    在人人都可以当编辑、当主演的自媒体时代,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互联网信息平台,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自己的作品,包括视频、文字、图片等丰富多样的内容上传至互联网,成为自己的导演。当然,这样省去了很多繁杂冗余的审核流程,免去相关机构的层层把关。然而,当一些“不负责任”的观点看法被大肆渲染传播后,有可能会引起舆论恐慌,也就是舆情。

   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,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,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正确的舆论导向?如何输出有养分的文字?如何传播正能量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?快节奏的生活,我们吃快餐、坐快车、看的文字也越来越倾向于简洁的三两行,标题党成为了博眼球的绝佳方式,但其内容却往往粗俗无趣、甚至与标题大相径庭。

    诚然,抖音等平台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表现的平台,七大博物馆拍的抖音小视频,将一个个物件拍摄成了憨态可掬或旖旎多姿的小泥人,成功吸引了众多对冷冰冰的藏品物件并不“感冒”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,了解藏品背后所代表的丰富文化的展示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。但抖音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。尽管抖音开启了反沉迷系统,但年轻人依然每天耗费大量精力在抖音上,碎片时间、黄金时间,都在刷抖音的同时迅速消逝。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来刷抖音,到底抖音能带给我们什么?也许会有人说,抖音就是让我消遣娱乐放松的,为什么还要学习呢?可是,当过度的消遣衍变成为对生命的消耗时,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,当你放下手中的手机,你是否觉得更多的是空虚?

    当然,在如今的主流媒体当中,也不乏一些优秀的综艺节目。由董卿主持的《朗读者》,已经成为了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,它作为综艺节目当中的一股清流,引领观众重回书籍、享受读书的快乐。它向我们证明,诚挚、深沉、优美、健康的内容,在今天依然能够获得普遍的关注,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。当下的生活固然匆忙,很多时候,我们也的确面临着浮躁的问题;但即使出于种种原因,我们同自己内心相处的时间相对有限,人们依然会本能地渴望着纯粹、辽阔、有质量的精神生活。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,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,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、拨动心弦,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。这种力量,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。好的文学就是这样,它能够跨越年龄和代际的鸿沟,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,在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的代代传承之中,把种种高贵和美好的品质传递给无尽的后来人。

    记得中国传媒大学的外聘讲师,新华社资深编辑李新民老师讲过,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,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从浏览标题上获得信息,那么,大篇幅的深度报道还有人看吗?深度报道的意义又何在?正是因为如今“标题党”泛滥,引发误会、制造舆情,才更需要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作深度报道,深入挖掘标题背后的内容,阐明事件、还原事实真相,控制舆情发生。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,事实背后的事实,剖析事理,切中时弊,直逼要害,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。

    “正义也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”。我想,这就是作为文字工作者的我们所需具备的社会责任及社会使命感,用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技术,在浮躁的社会中沉淀、历练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(作者:张雅萌)

  • 免责声明:“乐娱网”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焦点·图文 更多>>

友情链接 更多>>

  • 中安金融网